TMGM平台

三大运营商“贴身肉搏”,只为一口“小肉”

TMGM

5G通信

数十万5G与信息领域关注者的头部科技媒体

事情是这样的:仅仅一个预算2330万的标 ,引发三大运营商(专业公司)一起来争抢。最早移动中标了,结果又废了,重新招标 ,联通收获订单;电信也跳出来投诉 ,说自己是第一次应标的第二名,理应顺应获得中标,但最终没有成功 。

文  赵哲超/5G通信

  • 项目预算

    约2330万元。

  • 移动首次中标金额

    2300万元。

  • 联通二次中标金额

    2083万元 。

  • 事件节点

    8月13日移动中标 ,9月8日废标并二次招标,10月9日联通中标 。

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,一个预算2300万的“县域医共体”信息化项目 ,意外地成了一面棱镜,折射出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在5G时代深刻而痛苦的转型。这起从中标、废标 、二次招标到最终投诉驳回的完整闭环,远非一出地方性的采购闹剧 ,它精准地揭示了运营商从“管道提供商 ”向“ICT解决方案总包商”艰难跃迁过程中的“新常态”——竞争的白热化与能力的短板。

事件的核心逻辑很简单:随着个人移动通信市场触顶,以to B(面向企业)和to  G(面向政府)为核心的“政企业务 ”,已成为三大运营商寻求增长的第二曲线 ,甚至是主战场 。而5G技术所承诺的万物互联,其商业价值的兑现,恰恰就在这些垂直行业的数字化项目之中。智慧医疗、智慧城市、工业互联网……每一个名词背后 ,都是价值数十亿乃至千亿的ICT集成市场。

因此 ,翁牛特旗这个2000多万的项目,在运营商眼中,其价值远超账面数字 。它是一个战略滩头阵地 ,一个可以写入未来解决方案白皮书的标杆案例,一个证明自身系统集成与交付能力的“军功章 ”。输掉的不仅是订单,更是区域市场的影响力和后续项目的竞标资格。这足以解释 ,为何移动 、联通 、电信三家均以“专业公司”的形态(而非传统市县分公司)全力投入,上演了一场“贴身肉搏” 。

移动的“中标即废标 ”,堪称一个代价高昂的教训。投诉公告中直指其“投标文件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” ,这在大型ICT项目中是致命伤。它暴露出,即便强大如中国移动,在面对具体、琐碎且高度定制化的技术标书时 ,其项目管理和方案整合能力依然存在“最后一公里”的短板 。这不再是比拼谁的基站多、网络覆盖好,而是考验对客户业务逻辑的理解 、对软硬件产品的整合能力,以及对招投标规则的精细化把握。

而电信的投诉则更显悲情与无奈。作为第一次招标的第二名 ,其“顺延中标 ”的诉求在程序上合乎逻辑 ,但最终因“已重新开展采购活动”而被驳回 。这揭示了此类项目竞争的另一个残酷侧面:机会窗口稍纵即逝,没有绝对的程序正义,只有结果导向 。联通最终以更低的价格(2083万  vs 移动的2300万)拿下订单 ,也印证了在技术方案趋同的情况下,“价格战”这一古老武器依然有效。

这起事件是一个明确的信号:运营商的“舒适区 ”已经彻底消失。过去依靠网络资源和客户规模躺着赚钱的时代一去不返 。在新的ICT战场上,它们不仅要与彼此竞争 ,还要面对华为、阿里、腾讯等互联网与IT巨头的跨界打击。每一个项目,都是一场综合实力的全面考核。翁牛特旗的这场风波,只是未来无数场“阵地战”中的一个缩影 。

运营商们必须学会如何在泥泞的战壕里 ,打赢每一场看似不起眼的战斗。

海量资讯 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